咖啡续命,可是有些人在喝完咖啡后除了获得了人间清醒,还会立刻获得一些附加效果。比如对于咱来说,咖啡更是种排便神器。而对于咱另一位朋友来说,是一边儿天天把“喝完咖啡感觉我要心悸得人没了,我再也不喝啦”挂在嘴边,一边儿“嘿,我想要一杯生耶拿铁,加冰”。
喝咖啡后感到心慌慌,相信很多人都有切身体会,甚至有研究告诫人们,避免喝咖啡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心律失常[1,2]。可也有38万人、随访4.5年的队列研究确切表明,每天喝咖啡与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上升无关[3]。到目前为止,咖啡没有被定罪但也非清白,辩论双方各有说辞,而且相关研究都把眼睛盯在喝咖啡的慢性长期效应上,缺乏关于咖啡对心脏健康的急性影响的随机试验。
(资料图片)
近日,NEJM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补充上了这块证词的空白,再度为咖啡发声。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Gregory M. Marcus和他的同事们在一项采用随机交叉设计的前瞻性试验中,通过佩戴式传感器记录了两周内100名参与者饮用咖啡当天的健康状况。结果发现,喝不喝咖啡对当天房性早搏次数没有影响。不过与不喝咖啡相比,喝咖啡会导致室性早搏次数增加,且睡眠时间更短,但走的步数更多[4]。
论文首页截图
在这项CRAVE(Coffee and Real-time Atrial and Ventricular Ectopy)试验中,Gregory M. Marcus等人共纳入100名年龄在20-70岁之间的健康参与者,平均年龄39岁,女性占51%,没有房颤或心力衰竭病史。这些参与者在平时有不同程度的咖啡饮用习惯,从每月1份到每天4-5份,大多数人为每天饮用一份咖啡(1杯8盎司咖啡或2杯1盎司浓缩咖啡)。
CRAVE试验长达14天。在这两周内,为避免累积效应给结果造成影响,研究者们以2天为单位分别设置了咖啡日→无咖啡日和无咖啡日→咖啡日,并通过短信形式在前一天晚上随机给参与者发送通知,以保证参与者最多也就连续2天都在喝咖啡,而且还与自身形成对照。通过使用可穿戴传感器,研究者们获取每位参与者每天的心脏异位搏动(如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心动过速等)、步数、睡眠时间、血糖水平等健康状况。
分析结果显示,参与者有没有喝咖啡,房性早搏次数相近,而室性早搏有显著差异。
在咖啡日和无咖啡日,参与者的平均每日房性早搏次数分别为58次和53次(率比,1.09;95%CI,0.98-1.20;P=0.10),每日室性早搏次数分别为154次和102次(率比,1.51;95%CI,1.18-1.94)。
在咖啡日和无咖啡日,参与者的每日非持续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次数、室性心动过速次数也无差异,分别为0.17次 vs 0.2次、0.01 vs 0.01次。
参与者在咖啡日和无咖啡日的心脏健康状况
与不喝咖啡相比,喝咖啡的人当天得多走1000步,少睡半小时。
喝咖啡时平均每天能走10646步、睡觉时长397分分钟,而不喝咖啡时平均每天走9665步、睡觉时长432分钟。(平均差,1058;95%CI,441-1675)(平均差,36;95%CI,25-47)。
每位参与者的在咖啡日和无咖啡日的平均睡眠时间
未观察到喝咖啡与不喝咖啡的人血糖水平有什么区别,平均每日血糖水平分别为95mg/dL和96mg/dL(平均差,-0.41;95% CI,-5.42至4.60)。
另外,咖啡多喝或少喝,与房性早搏次数增加、血糖水平提升都无关,但喝得越多与室性早搏次数增加相关,且与每天走路步数增加、睡眠时间减少相关。
不仅如此,研究者们还考虑到了遗传因素对这些结果的影响。
人体代谢咖啡因的能力由相关基因所决定,已有研究表明,咖啡因代谢慢的基因型与喝咖啡导致肾损伤、心肌梗塞等相关[5]。在这里,研究者们发现,参与者的咖啡饮用量与这些基因异质性无关,不过,具有咖啡因快代谢基因型的参与者在喝咖啡时会出现更多次数的室性早搏,而具有咖啡因慢代谢基因型的参与者在喝咖啡后睡眠时长缩减得更多。
总而言之,如今咖啡或茶已经作为健康饮品被推广,长期饮用与多种疾病风险降低相关,而且很多研究也开始关注遗传因素在其中的影响。但是大家在喝咖啡时,还是不免会担心咖啡丢出暗器——导致心律失常。这项研究可以减轻我们这方面担忧,喝咖啡后的短暂一天内,只有室性早搏次数显著增加,房性早搏、心动过速次数都是没有问题的,就是确实喝完当天会少睡点儿觉,但能多走好几步路。
当然,这项研究的样本量较小、时间较短,再加上这些参与者在平时也大多有喝咖啡的习惯,他们的心脏是否已经“适应”了也不好说。还有就是,再次强调,这项研究专注于咖啡对心脏健康的急性影响,并填补了这部分研究的空白,而没有讨论其慢性长期效应。
管它喝咖啡后心慌不慌呢,总比迷迷糊糊工作学习没完成,给心脏痛苦一击好吧!
参考文献:
[1]van Dam RM, Hu FB, Willett WC. Coffee, caffeine, and health. N Engl J Med 2020;383:369-78.
[2]Blomström-Lundqvist C, Scheinman MM, Aliot EM, et al. ACC/AHA/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upraventricular arrhythmias — executive summary: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and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Committee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Writing Committee to Develop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upraventricular Arrhythmias) 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NASPE-Heart Rhythm Society. J Am Coll Cardiol 2003;42:1493-
531.
[3]Kim E-J, Hoffmann T J, Nah G, et al. Coffee Consumption and Incident Tachyarrhythmias: Reported Behavior,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d Their Interactions[J]. JAMA Internal Medicine, 2021.
[4]Marcus, G. M., Rosenthal, D. G., Nah, G., Vittinghoff, E., Fang, C., Ogomori, K., Joyce, S., Yilmaz, D., Yang, V., Kessedjian, T., Wilson, E., Yang, M., Chang, K., Wall, G., & Olgin, J. E. (2023). Acute Effects of Coffee Consumption on Health among Ambulatory Adults.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8(12), 1092–1100. https://doi.org/10.1056/NEJMoa2204737
[5]Mahdavi S, Palatini P, El-Sohemy A. CYP1A2 Genetic Variation, Coffee Intake, and Kidney Dysfunction. JAMA Netw Open. 2023;6(1):e2247868.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2.47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