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篇Nature论文打架:云南大学最新Nature论文指出两年前Nature重磅研究有误

来源:生物世界 | 2023-03-09 16:42:20 |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很多人都听说过“寒武纪大爆发”,这是地球上已知的最宏伟的两侧对称动物生命爆发事件。在距今5.4亿-5.18亿年前,海洋中突然爆发性地出现了包括脊椎动物在内的几乎所有现代动物的早期祖先代表。

化石记录揭示了寒武纪大爆发期间的动物演化,然而,一类非常重要的动物门类——苔藓动物(Bryozoa),却一直缺少缺乏确凿的寒武纪化石记录。苔藓动物个体微小、群体生活、模块化生长、生态复杂,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奥陶纪大辐射的产物。

直到2021年10月27日,西北大学张志飞教授、张志亮博士等人在Nature发表了题为:Fossil evidence unveils an early Cambrian origin for Bryozoa的研究论文。

该论文将名为Protomelission的寒武纪化石鉴定为一种苔藓动物,这项研究将苔藓动物的地质历史从奥陶纪前推到寒武纪大爆发早期,将其起源向前推进了约5千万年。

然而,2023年3月8日,云南大学张喜光、英国杜伦大学Martin Smith等人在 Nature 发表了题为:Protomelissionis an early dasyclad alga and not a Cambrian bryozoan的研究论文。

该论文挑战了2021年这篇Nature论文的发现,张喜光等人描述了来自中国南部小石坝生物群的保存完好的Protomelission状化石,并指出这些化石是一类底栖、光合藻类,属于绒枝藻目,而非苔藓动物。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尚未发现明确的寒武纪时期的苔藓动物化石。

这篇最新发表的Nature论文表明,对5亿年前寒武纪时期的Protomelission状化石的重新鉴定显示,这些化石实际上是藻类,而非动物。研究结果挑战了我们对动物演化的认知以及藻类在寒武纪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论文作者还比较了Protomelission状化石与地理分布广泛的小型脊髓形状化石——寒武钉(cambroclaves),并认为某些寒武钉可能也是绒枝藻。

这些发现共同表明,目前尚未发现明确的寒武纪时期的苔藓动物化石,底栖的生物矿化藻类在寒武纪早期生态系统中的贡献比之前认为的更大。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