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阿尔茨海默病(AD)的新药研发,“天坑”之名绝不虚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1998年-2021年间,全球有198个AD新药在临床中遭遇失败,临床成功率仅有2%。这未能浇灭科学家攻克AD的决心,根据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究基金会(ADDF)的报告,截止2021年,仍有118种疗法在研,其中占比最高的就是针对错误折叠蛋白的疗法。
β淀粉样蛋白(Aβ)和tau蛋白是AD病理中最受关注的两种病理蛋白。相较之下,Aβ更加为人所关注,但近年来,Aβ药物屡遭失败、相关理论的复杂渐显,tau蛋白在疾病进展中扮演的角色也重回学界视野。
那么,tau蛋白是否能够成为治疗AD的靶点呢?
近期,《分子精神病学》杂志发表了一篇综述,总结了以调节tau蛋白超磷酸化为目的的AD新药,本文也正好借此机会,为大家整理值得关注的tau蛋白新药。
走着~
tau蛋白,是什么?
tau蛋白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蛋白,有趣的是,它是一种固有无序蛋白(DIP),并不具有固定的三维结构,这赋予了它极其灵活的构象和多种多样的功能。
但另一方面,tau蛋白构象的多种调节因素也给了它更多“犯错”的空间,当这些调节机制失效,错误折叠的蛋白开始积累,疾病就发生了。
tau蛋白的磷酸化是研究最多的翻译后修饰(PTM)之一,tau蛋白拥有丰富的磷酸化位点,人类最长的tau蛋白亚型2N4R中甚至存在85个磷酸化位点。正常情况下,健康个体中的每个tau分子一般存在2-3个磷酸盐分子,但是在AD中,这个数字就大为不同了。
2N4R中存在的磷酸化形式,红色为病理学中常见的磷酸化位点
异常的磷酸化足以促进tau纤维丝的形成。在冷冻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tau纤维丝存在独特的构象,而且不同的tau病具有独特的构象和特异性的磷酸化特征。这些结构表明,tau蛋白的磷酸化失调与不同tau病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由此,靶向tau蛋白的磷酸化也成为了治疗AD的潜在手段,这包括蛋白激酶(PK)和蛋白磷酸酶2A(PP2A)两类可用的靶点。
AD临床中的PKI和PP2AI
目前,已经确定了一些驱动AD相关磷酸化表位的PK,可见下表。
AD相关磷酸化位点和相应的蛋白激酶
有诸多药物经过临床前研究的检验,但进入临床试验的并不多,包括锂盐、tideglusib、saracatinib、nilotinib等。
PP2A属于磷蛋白磷酸酶(PPP),是大脑中主要的磷酸酶,占总tau磷酸酶活性的超过70%。PP2A几乎能够作用于tau的所有磷酸化位点。有研究显示,AD皮层和海马中PP2A的活性显著降低。
具有PP2A激活效应的药物很多,但其中具有明确作用机制且经过临床试验检验的仅有硒酸钠。
tideglusib是一种小分子GSK3β抑制剂。在2期临床研究中,未能观察到tideglusib对认知的改善(包括ADAS-Cog、MMSE、单词流利度测试、ADCS-ADL、NPI等多种量表),此外脑脊液的Aβ42、总tau、pTau181也无改变,试验宣告失败。
锂盐是常用的精神类疾病药物,而用于治疗AD有三项临床试验结果已发布。但不乐观的是,锂盐未能表现出神经保护活性和对认知或精神测量评分的改善,也并不影响脑脊液Aβ42、pTau181、pTau231、总tau水平。
saracatinib和nilotinib分别是Fyn和Bcr-Abl的小分子抑制剂。在1b期和2期临床中,saracatinib未能表现出统计学意义上的疗效。nilotinib在2期临床中对脑脊液和额叶皮层淀粉样蛋白水平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未能观察到对tau的影响。
在一项2a期临床研究中,硒酸钠未能观察到对认知的改善,但分析结果显示,硒酸钠治疗组白质的变性程度低于安慰剂组。此外,血液和脑脊液中硒含量较高的患者表现出的认知下降更少。由于临床证据不足,目前还不能认为增强磷酸酶活性有利于治疗AD。
以tau为靶点的药物新星
除了以上提及的药物意外,tau蛋白还有其他几种药物已经进入2期或3期临床试验,有望在未来的几年中取得不错的成果。
LMTX(TRx0237)是一种小分子tau蛋白聚集抑制剂,能够阻止tau蛋白聚集或降解已有的聚集体。该药物目前已经完成的3项临床研究均未能取得阳性结果,目前仍有1项1/3期临床研究在进行。
AADvac1是一种tau片段肽疫苗。在2期临床研究中,95%受试者成功产生了抗体,研究结果显示AADvac1能够显著减缓血液NfL增长,治疗组脑脊液pTau217显著降低、pTau181和总tau有降低趋势,但没有观察到对认知的益处。在较年轻参与者中,观察到更好的指标改善。
ACI-35是一款基于脂质体的疫苗,针对对象为部分磷酸化tau蛋白的病理构象。该疫苗的2期临床试验中,3个剂量组均产生了有效的抗体反应,抗体可持续1年以上。
bepranemab是一种人源化IgG4单抗,结合tau蛋白中心区域;semorinemab是一种针对细胞外tau的IgG4抗体,以限制炎症性小胶质细胞活化。二者均已进入临床2期。
未来的tau新药研发
随着各种新标志物的出现,新时代的AD临床研究设计重点开始指向精确选择受试人群和寻找疾病改善指标。
显然,以tau蛋白为治疗靶点,需要找到神经变性主要由tau病理驱动的患者,试验的纳入标准应当纳入脑脊液/血液中的tau/磷酸化tau标志物,且在临床试验期间完成纵向的监测。
此外要确定的是疾病改善的标准、干预的窗口、临床终点的选择。而在这一切之前,需要在临床前研究中严谨地厘清药理机制,如此才能顺利地进行临床转化。